加快推進新型城市建設 建設宜居、韌性、創新、智慧、綠色、人文城市。 探索社區綜合服務設施“一點多用”,統籌設立托育服務設施、養老服務站、家政服務網點、體育健身設施、微型消防站、維修點、食堂、公共閱讀空間,補齊養老服務設施短板,建設智能快件箱(信包箱)。 發展社區商業,發揮個體工商戶貼近社區優勢,加大低成本場地安排和物流配送等配套政策幫扶力度。 建設以配建停車場為主、路外公共停車場為輔、路內停車為補充的城市停車系統,在人流密集的公共場所增加非機動車停放設施。 加快建設充電樁,優化公共充換電設施建設布局。
重點改造材質落后、使用年限較長、運行環境存在安全隱患、不符合相關標準規范規定的燃氣、供水、排水、供熱等老化管道及設施。
開展公共供水管網漏損治理。開展電網升級改造,推動必要的路面電網及通信網架空線入地。
統籌防洪與排澇,整體提升城市洪澇災害防御能力。推動排水管網及泵站改造與建設,提高排水防澇能力。
建設排澇通道,提高雨洪行泄能力。實施雨水源頭減排工程,提高地面蓄水、滲水能力。實施防洪提升工程,降低外洪入城風險。
系統排查災害風險隱患,健全災害監測體系,提高預警預報水平,建立健全災害預警與應急響應聯動機制。
加強城市高層建筑、大型商業綜合體等重點場所消防安全管理。
探索建設“城市數據大腦”,加快構建城市級大數據綜合應用平臺,打通城市數據感知、分析、決策、執行環節。
推進市政公用設施及建筑等物聯網應用、智能化改造,促進學校、醫院、養老院、圖書館等資源數字化。
健全危險廢棄物和醫療廢棄物集中處理設施、大宗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體系,積極穩妥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工作。
加快補齊城鎮污水處理能力缺口,開展老舊破損和易造成積水內澇問題的污水管網、雨污合流制管網診斷修復更新。
開展綠色生活創建行動,倡導綠色出行和綠色家庭、綠色社區建設。
提升城市治理水平 提高城市治理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水平,推進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。 除上述要點外,通知指出,要促進城鄉融合發展,以縣域為基本單元推動城鄉融合發展,推進城鎮基礎設施向鄉村延伸、公共服務和社會事業向鄉村覆蓋。推進城鎮公共服務向鄉村覆蓋、推進城鎮基礎設施向鄉村延伸。